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业视频

塑料袋制作假大米视频,一场流传多年的食品安全谣言

时间:2025-05-31

塑料袋制作假大米视频,这个话题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,不少人在朋友圈、微博上疯狂转发,说有人用塑料袋做假大米,危害公众健康。这消息一出,大家伙儿都吓坏了,纷纷担心自己买的大米是不是塑料做的。那么,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?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。

话说这事儿啊,还得从一段视频说起。视频里,一个男子把几个塑料袋扔进一台黑乎乎的机器里,经过一番加工,竟然变成了像大米一样的白色颗粒。视频里还配着字,说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。看到这视频,不少人吓得够呛,赶紧转发给亲朋好友,提醒大家小心购买大米。这视频一传十,十传百,很快就成了网络热词。

但是,这事儿真的靠谱吗?咱们得掰扯掰扯。塑料袋确实能制成颗粒,不同材质的塑料袋产出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,生活中最常见的PP、PE塑料袋可制成PP(聚丙烯)塑料颗粒、PE(聚乙烯)塑料颗粒。记者走访了济南多家塑料厂,塑料厂的工作人员表示,视频中的颗粒物应该是塑料颗粒,而不是大米。因为视频分辨率太低看上去像大米而已。而且,据他们了解,虽然一般的小作坊就可以生产塑料颗粒,但没有人会用塑料颗粒假冒大米出售。为啥呢?因为塑料颗粒和真大米非常好辨认,根本没法假冒。

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,商家们不会做赔本的买卖。记者走访了济南的塑料品批发市场和有米出售的超市、农贸市场发现,现在济南市场上的塑料颗粒价格大约在10元-25元/公斤,有的甚至更贵。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。这么一对比,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,商家们用塑料去替代大米是亏本买卖,自然不会这么做。

还有啊,塑料颗粒和真大米在水中浮沉也不一样。塑料颗粒会浮起来,而大米会沉下去。而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。商家要是用塑料颗粒假冒大米,那也太容易被识破了,纯粹是自找麻烦。

塑料大米”视频疯传,其实这事儿不新鲜。早在2011年,国内外社交媒体就出现了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。随后,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,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”并非被当做食物。2015年,网上又出现了塑料大米”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”,说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。后来被媒体辟谣,说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,不会是真棉花,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,无法拉丝切粒。

2016年,塑料大米”的谣言死灰复燃,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。同年,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”,引发全球关注。尼日利亚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,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,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。

石家庄网警也注意到了这事儿。2017年5月9日,石家庄网警巡查执法对外发布,近期,一段名为大米造假出新招,塑料大米让人防不胜防,转发让更多人知道”的短视频在微信群、朋友圈流传。石家庄网警提醒您:这是假的,勿信勿传!

赤峰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。近期,网传在赤峰有商家造塑料大米”流入市场,这个帖子配以视频说得有鼻子有眼的,因而使得许多人都信以为真。但是否确有其事?视频中的惊人一幕,让人们的心中不禁打起阵阵寒颤,竟然有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发生?这是真的吗?检索一下就会发现,这事不新鲜。

那么,视频中的男子操作的是什么机器?它生产出的状似米粒的白色颗粒物又是什么呢?记者联系到一位塑料行业人士。当他观看了网传视频后表示,这根本不是在制造什么塑料大米,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。他说,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,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。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,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。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。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,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、运输。

所以说,塑料大米”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。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,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大米。而且,塑料颗粒和真大米非常好辨认,根本没法假冒。大家伙儿啊,以后再看到这种视频,可千万别信了,多查查资料,多问问专业人士,别让谣言给骗了。

这事儿啊,也提醒咱们,网络信息鱼龙混杂,不能啥都信。遇到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,一定要多加核实,别轻易转发。咱们得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,用理性的

扫一扫,加微信

版权所有 © 2022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(www.acrel-cp.cn)
备案号:沪ICP备05031232号-66 技术支持: 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.xml